2)第325章 利益纠葛(1)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底子还剩小三千多人,急速扩编将导致战力急剧下降,多出来的六千多人悉数打入各建制,每个百夫长麾下超过六成新兵,严重影响战力战术发挥。

  与吴登一番详细交代,百里燕还不忘怜香惜玉探望春柔、春芳二女。百里燕一直提心吊胆担心她二人是公孙岳安插的眼线,今日问起咸王,咸王很咬定棠籍女子由内侍府密探招募,只向咸王一人负责,太监黄门令无权过问。

  说起内府密探,内府归太监黄门令监管,密探是内府负责王宫大内安全机构,但素来只向咸王负责。

  棠籍女子既是咸王赏赐笼络的手段,同样也是监视心腹大臣的眼线。也就是说,棠籍女子是咸王的密探,是美人计。公孙岳就是再有能耐,也很难渗透到内府机构。

  不过百里燕就纳闷儿,公孙岳这么大的问题官员,密探就一点没发现?

  而且姜氏的密探还有个特点,都是盐枭出身,家族一代一代的新人依附于咸王,而一代又一代的咸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默许这些盐枭贩卖私盐,由此形成了家族式的依附关系。

  换句话说,这些密探背后的家族,不是一般的有钱,他们忠于咸王是天经地义的。很显然咸王要是倒台了,他们跟着完蛋。正是这种利益攸关的家族依附关系,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咸王的地位。

  咸王姜氏早年就是北海地区最大的盐商,梁朝新立之初,获得特许经营权之后,迅速扩大垄断了北海盐业,诸侯分封本来没有姜氏的份,因诸侯争相垄断了商品贸易,并开始将手伸向制盐业,导致姜氏的盐业受到冲击。

  更重要的还在于,姜氏不是最早分封的诸侯王,因此手中除了家兵,没有武装力量,内陆的诸侯吃盐受制于沿海,就以武装抢劫为手段,大肆劫掠贩往内陆的夺食盐,导致姜氏损失惨重。

  最后不得不与贩私盐的盐枭勾结,进而用手中的生产销售的垄断特权,令盐枭的武装力量甘心依附于姜氏,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最终称霸了北海盐业,迫使梁朝不得不将北海划归姜氏立国。

  姜氏创立国后,自然不可能继续纵容盐枭贩卖私盐,冲击姜家的税收,但要是全剿灭了,在当时看来,不免落个背信弃义不仁不义的恶名。于是就有姜氏收编盐枭,默许他们家族仍暗中继续贩卖私盐的特权,换取盐枭组织对咸王的忠臣。

  内府除了密探背后是庞大的盐枭家族,内宫的禁军之所以听命于姜亥,还是因为内宫禁军的成份,有相当一部分出自盐枭家族,被杀的禁军大将军王文,其实就是盐枭家族的直系,太子府护将彦平,也还是盐枭家族的直系,卢皋也是,甚至咸王后宫妃嫔当中,不少都是盐枭家族的掌上明珠。

  总而言之一句话,天下盐枭是一家,跟着咸王就能混。

  诸如此种通过出让和默许特定份额利益,来换取家族武装忠诚的案例并非个案,在君权时代是极为普遍的利益依附关系,从某种层面而言,稳定了国家局面。

  。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