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7章 编造_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奇目光。

  古人所留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字,的确值得探索。

  千年前,造纸术已然运用,各种文字信息都已经记录在纸上,但仍旧不乏个别偏远的地区,仍旧将文字刻在竹片,或刺在布帛上。

  从另一方面来讲,能用布帛来记录信息的家族,都不是普通家庭。

  “这些文字,我不认识。”女老板坦言。

  几位原本还感兴趣的男人当即便要走,嘴里还不停埋怨。

  “分明不认识,还说记载着重大秘密。”

  “既然是兔子,搁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女老板欲哭无泪,暗暗自责:早知道胡说一通,随便编造个背景故事了。

  别说是他,当代著名专家学者都不一定认识布帛上的文字。

  “别急着走嘛,我带着它问过不少人,一个藏区的喇嘛告诉我,这上面记载的东西,和一批宝藏有关。”女子决定胡诌。

  那个喇嘛根本没有说过这些话,因为这块布帛对他们而言同样是陌生之物。

  现在为了把布帛卖出去,实现彻底丰收,她不得不发挥自己编故事的能力。

  文房四宝算是赚了一大笔,但这只簪子看来是卖不出去了,那就只能在这块布帛上找回损失,这种时候,也顾不得良心问题了。

  “当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臧干布的事,你们可曾知晓?”

  女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道:“据说,当年公主从中原带去了粮食,酿酒,制造技术,种子等各种汉化之物,松臧干布作为回礼,将藏区宝藏的秘密记录在一块布帛上作为还礼,为了保密,将藏文反写,后来在途中遭人掉包,流落中原,掀起了百姓的寻宝热潮。”

  “大家沿着文字记载寻找那批宝藏,多无功而返。”

  “最后,那些文字跟随着它的寻宝者一起,葬身于沙漠腹地,再也没有出来过。”

  故事完毕,几人终于感兴趣起来。

  如果说这块布帛真能追溯到文成公主入藏,那么其价值就很难估量。

  “什么宝藏?”

  “据说是一座被掩埋在黄土下的金山。”

  “证据呢?”

  “这些传说,你从哪听来的?”

  女子打量左右一眼,把包括周阳在内的四人招呼到嘴边,悄咪咪道:“接下来我说的每一个字,你们都不要对外人提起。”

  “我之所以知道此秘辛,是因为,我姓李,小名文贤。”

  几位大汉挠头:“你说自己名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要的是证据。”

  女子不急不缓,这才道:“我就是文成公主的后代,这件秘辛,是长辈口口相传,可信度很高。”

  几位中年瞠目结舌。

  大家一开始都认为女子的话可信度很低,但若是对方的祖上就是文成公主,那么这些话都得重新考量。

  周阳伸出大拇指,悄悄赞叹:“真会吹,连自己姓都改了。”

  他当然不姓女子真的是文成公主后代。

  首先,文成公主到底姓什么,古籍中并没有记载,一说姓李,与太宗李世民同姓,但有文献指出,这样的说法欠缺说服力,文成公主并非是太宗亲女,而是其堂侄弟媳,并不姓李。

  退一步讲,就算文成真的姓李,子女也不会跟她姓。

  吐蕃虽是偏远之族,但也早渡过母系氏族的原始岁月,子随父姓。

  可以判断,女子肯定在编故事。

  另外,周阳清楚,布帛上所记载的文字,无关乎什么宝藏,而是一种近乎于失传的文明。

  机关术!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