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3节_宁安如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探花说溜就溜,回头乡试开考见不到人;二来倘若鞑靼那边与沈芷衣的消息是真,她自有一番谋算,钱这一道卫梁不懂,粮这一道她不懂,带他去见吕显是正正好的。

  说完都懒得再看他脸色,直接把人拎上马车。

  只是姜雪宁半点也不知道,她的马车前脚离开,一行人驾着快马,却是后脚就到。

  为首之人勒马斜白居前。

  旁侧一名面有惫色的少年下马,询问门房:“敢问贵府主人可在?我家先生远道而来,有事拜候。”

  门房打量着一行十数人,目光在为首之人的身上转了转,也不知为什么竟有些紧张,觉出几分忐忑恐惧来,战战兢兢答道:“我们主人刚出门。”

  那少年一怔,回头看向为首之人。

  为首者手中攥着缰绳,衣上沾满仆仆的风尘,只问:“去了何处?”

  第187章风筝线

  姜雪宁的马车一路驶到观澜楼。

  正逢秋高气爽,时人大多去了秦淮河边,或在附近山上赏桂拜庙,茶楼里人正冷清,难得有人包场,老板见了客来简直喜笑颜开。

  这茶楼布置有几分雅趣。

  二楼靠栏杆的地方专辟出一处做了琴台,上置琴桌,桌上陈琴,角落里还搁着香炉,香炉里烧着一把还不错的沉水香。

  只是眼下客少,并无琴师弹奏。

  姜雪宁来等人也不想被打扰,挥退了要来待客的茶博士,琴师也没让叫,只寻了一本书来看着打发时间,等着清园内议事结束,好见吕显。

  卫梁就百无聊赖了。

  书架上都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他半点兴趣也无。耐住性子喝了半盏茶后,站起来又坐下,从这头走到那头,实在无所事事,只觉这茶楼人少,让人连趁乱溜走的机会都寻不到。

  风光虽好,他却觉束缚。

  寻摸半天,只走到栏杆边朝外看。

  不意间一回头,倒看见那张琴。

  种地乃他所喜,读书乃他所恶,可以说厌恶一切雅事,偏爱那等俗事。

  可琴除外。

  往日读书他便偏好此道,如今无事可做,看见这张琴便有几分技痒,眼瞅着姜雪宁在边上读书,也没搭理自己的架势,便走上琴台,坐在了琴桌前。

  茶楼不怎么样,琴自然也不是特别好的琴。

  但初初勾弦试音,倒也不算太差。

  卫梁信手便弹奏了一曲。

  姜雪宁本在看书,只是想到一会儿要与吕显见面,大半的心思倒没在书上,只琢磨一会儿要谈些什么,怎么谈,所以不是很看得进去。

  乍听琴音起,她还怔了一怔。

  抬起头来才发现,竟是卫梁在抚琴。

  弹的一曲《青萍引》,正所谓是“风生于地,起青萍之末”,于此秋高之际、层楼只上弹奏,忽然之间暗合了她此刻的心境。

  多事之秋,不是风起何时。

  姜雪宁放下了手中那仅翻了几页的书,静听卫梁弹奏完,才道:“原来卫公子也会弹琴。”

  卫梁弹奏纯是兴起,并没想到她会在听,抬起头来看见她正用脉脉的目光注视着自己,也不知怎的一股热意便往脸上窜,让他有了一种显摆卖弄于人前的窘迫之感,慌忙之间便起了身,解释道:“闲着无事,技甚拙劣,恐污姑娘尊耳。”

  他起身得急,袖袍挂了桌角。

  那琴在桌上都被带歪了。

  姜雪宁没忍住笑:“我自己弹琴才是污了旁人耳朵便罢,卫公子弹奏极好,我岂有笑话你的意思?”

  卫梁接不上话。

  他向来不很善于言辞,立了半天才磕磕绊绊道:“您也爱琴么?”

  爱琴?

  她可不敢。

  姜雪宁一搭眼帘,搁下书,走到近前,只把歪了的琴扶正,道:“我技艺拙劣,也无一颗清心——是不配弹琴的。”

  卫梁不由愣住。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