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6 榆林兵工厂兴建,筱冢义男的困局。_入梦:从亮剑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柄手榴弹的安全性极好,自然成为了当下的生产首选。

  有了大量的钢铁供应,地雷的也完全不用像以往那样用威力弱小的石雷所代替,除了边区的5斤雷以外,国军60公斤的重雷也投入了生产。

  在抗战开始时。

  大部分地雷型号已经过时,能够投入实战的制式地雷仅剩两种,大的直径达37厘米,重50公斤。

  小的直径为28厘米,重30公斤。

  这些大型地雷在对日作战中威力惊人,在破坏敌交通工具和公路运输时更是表现不俗。

  但是。

  在敌后战场活跃的八路军却没有使用这些地雷,因为所用的材料太多了!

  经过军工部门甚至专门进行技术攻关,对地雷进行了减肥,将所生产地雷的重量压缩至5斤,也就是敌后抗曰军民俗称的5斤雷。

  实际上。

  八路军最初生产的地雷没有这么小,其全重也达到10公斤。

  因为这款地雷是仿制的晋造地雷,也就是山西王阎锡山在其太原兵工厂生产的产品。

  考虑到山西多山地的特点,太原兵工厂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地雷都型号偏小,最大的也不过20公斤。

  1939年八路军总部兵工部开始研制地雷时,由于拿不准适宜的装药量,因此参考了晋造小型地雷的设计,将地雷全重设定在10公斤,虽然也威力较大,但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稍显太重,携带不便。

  当时。

  八路军还未建立起成规模的火药生产线,但手榴弹、迫击炮弹等生产需求又很大,实在没有太多炸药填充10公斤重的地雷,毕竟1枚这么重的地雷所消耗的火药,足够填充至少10枚手榴弹。

  同时。

  10公斤地雷巨大的体积,也使得铸造工艺费时费力,往往制作一枚这样的地雷,就要耗5个工时,实在没有生产手榴弹划算。

  考虑到前线指战员的需要和军工生产的实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最终决定将制式地雷全重减为5斤。

  如此一来,生产的地雷不仅便于携带,还价格低廉、容易生产,每个仅耗1.25个工时。

  更重要的是。

  这种5斤雷对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大大降低,各军分区甚至各县自行设立的炸弹厂就可大量生产。

  不仅可以让军工部直属各厂可以集中炮弹、掷弹筒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武器装备,也让地雷的使用更加广泛。

  很快,这种5斤雷开始全面扩到全军,逐渐扩展到华北各抗日根据地。

  榆林兵工厂此刻建设起来生产的地雷,便优先120师,源源不断地送到太原周边前沿阵地之中,成为封锁太原日军的利器。

  有了赵刚的参与,八路军传统的黑火药地雷也升级为黄色高爆炸药,威力比常规制式地雷足足大上三倍!

  “生产线环节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赵刚在兵工厂车间对战士与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