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三三章 建立新王朝需要彻底重筑秩序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权衰落,诸侯相互竞争吞并,这些贵族就开始从民间选用了大量有才能的人,来为自己服务,这些从民间崛起的新阶层,就是“士”。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有名的春申君、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人,这些食客都可以统称为“士”,这个时代的士并没有明显的文武之分,只要有一定才能,又愿意为贵族服务,就可以成为士。

  秦统一六国,不仅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的新帝国,而且废除了分封建制,开始实行郡县制,这是非常大的变革,引发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

  原有的血脉贵族阶层消失了,但国家需要官员进行管理,需要新的阶层替代这些贵族。秦代重法,压制儒家,新兴的管理阶层,主要是那些立过功勋的将士,也就是功勋贵族。

  秦二世而亡,汉承秦制,延续了郡县制的架构,汉初的官员阶层,也主要是来源于汉朝建立过程中的功勋贵族。但经过修养生息,汉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帝国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上升,只用功勋贵族来管理国家已经不够了。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其实就是大汉朝廷,为满足中高级人才的需要,而作出的变革。汉武帝之后,大量的读书人,才得以入仕为官,读书成了庶民跃升为帝国官员的新途径,由此产生了新的阶层,士人。

  也是由此开始,士人才成为读书人的统称。士人实际上,最早来源于平民阶层,是春秋战国贵族豢养的食客的一部分。在汉武帝之后,才专指那些读过书的人,至于食客中,没有读书的那部分人,则转化成了“游侠儿”。

  汉初的士人阶层实际规模很小,但出于帝国管理的需要,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学的发展,这个阶层才得以迅速壮大,到了东汉,已经成为帝国官员的核心力量。

  士人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教育需要经济实力为支撑,自然就会与掌握了大量经济资源的地主、豪强结合在一起,许多地主豪强子弟,因此拿起了书本,逐渐开始儒家化。

  帝国的权力掌握在官员手中,这些读过书的士人就有了入仕做官的机会,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地主豪强子弟的加入。但随着士人规模的扩大,帝国的官职反而不够士人的分配了。

  士人之间,为了夺取这些官职,展开了内部的激烈竞争,仅仅是读过书,已经不足以充任帝国官员了,大部分的中小地主、地方豪强子弟,即使能读书识字也被排挤出了帝国官员群体之外。

  竞争的胜出者,逐渐垄断了大汉帝国的官职,在学术上形成了经学的十几个流派,只有这些流派的传承者,才有机会获得大汉的官职,这就是经学宗法和家学传承的由来。

  所谓古今经学之争,固然有着很多学术领域的因素,但其背后,也同样隐藏着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