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 想通了_战国:开局一块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目前测算出来的杀敌数量……在不长的时间内,秦军的死伤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千人了。

  如果情报无误——秦军的援军,总共也只有三万人而已,伤亡五千之众,已经是近六分之一的战损了。

  而秦军如今仍然能保持相当强悍的进攻势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秦军再怎么凶悍、秦法再怎么严厉……但组成这一支庞大军队的,到底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只要是人,就会恐惧。

  在战国之世,各国普遍都采用戍卒制,也就是战前临时征召农夫成为军队……在当世,一支普通军队的伤亡只要超过百分之五,基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了。

  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活着的人都会心生畏惧,然后各自逃命……另一方则会乘胜追击,反而创造出远比‘百分之五’辉煌得多的战果。

  秦军算是当世强兵——在‘杀敌有功’的刺激、以及秦法对于逃兵的凶残政策驱使下,秦军往往在伤亡超过百分之十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战斗力。

  于是乎,我们在秦军战史上往往能看到惊人的交换比——刨除了找当地老乡借人头的影响因素之外,其实就是秦军比山东六国的军队能多扛那么一丁点儿。

  可别小看了这一丁点儿。

  就差这么一丁点儿——每当六国的军队扛不住了要溃逃的时候,秦军却还保留了相当充足的组织度!

  于是六国的兵卒顾头不顾腚地逃窜,而秦军则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总能在这个阶段杀敌甚多,从而造就了秦军与敌军惊人的战损比。

  相反,如果山东六国的军队抵抗得十分激烈、在战损相当巨大的时候仍坚持着不溃逃,那么秦军也不是超人——这时战损比就显得很正常了。

  譬如第一次丹阳大战,因为楚军当时出动的都是精锐,所以秦楚两军的战损比基本保持在还算合理的水平。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赵国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成名之战,和秦军的伤亡比基本保持在一比一,甚至赵军的死伤相较秦军还少一些。

  回归正题——

  不管秦军再怎么凶猛,也绝不会在伤亡超过六分之一的时候,仍能保持如此凶悍的攻势!

  曲阳新军或许能扛得住这样的伤亡,但这是因为曲阳新军和其他军队有本质的不同——曲阳新军不是戍卒,而是职业军队,同时又是熊午良本人的家乡子弟兵,凝聚力更强,而且死伤军士的待遇超好以致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熊午良微微眯眼,望着挂起来的舆图,若有所思……

  众将则再次安静下来,恭谨地盯着面前这位小君侯。

  熊午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面前的长案——答案很简单!

  秦军增兵了!而且增援来的人数绝对不少!

  但……哪来的这么多秦兵?

  ……

  秦国这几年真可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