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 若不是他,我大秦何至于此啊_战国:开局一块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观古今,‘迁都’都是下下之策。

  最近的例子就是魏国——魏国经历魏文侯、魏武侯之后,国力空前强盛,堪称中原霸王,但后来却在桂陵、马陵一败再败,又被秦国夺回了河西地区。

  魏国朝野恐慌,为了规避秦国的兵锋,只能将都城迁到【大梁】。

  从此,魏国的国力一落千丈,直至今日,已经是二流国家了——很难否认这其中‘迁都’之事对于魏国朝野的打击有多大。魏国的心气从此一蹶不振。

  再将目光回到咱们秦国——秦国最早的都城,就是【雍城】。那里是广袤的陇西地区,是老秦人发家的地方。

  后来,经历了秦国三百年的东扩,版图逐渐扩大。

  但再往后,又遇上了秦灵公、秦悼子这两代昏君,还有秦出公时期宦官弄权、兵变内乱,终于败光了老祖宗留下的家产……等传位到秦献公的时候,秦国的河西之地已经被魏国夺走,举国穷困不堪。

  秦献公居然下令迁都——将都城从陇西的【雍城】迁到了【栎阳】!

  举国大哗!

  诸位看官请注意——秦献公的这次迁都,可不是为了躲避魏国的锋芒。相反,栎阳远比雍城距离魏国更近,几乎直面魏国的兵锋。秦献公迁都至此,是向朝野国人明示决心——绝不再退半步!

  这样的迁都,显然大大提振了民心士气。

  此后,秦献公带着穷困的秦国屡次出击,武都大战,击败魏韩联军;石门大战,斩首魏军六万,获周天子赐下花纹礼服一件。

  再之后,少梁大战,秦献公一路大胜,俘虏了魏国的太子,俘虏了魏国主帅公孙痤,一度收复了半个河西地区。

  可惜秦献公死得快,几乎就在少梁之战的同年,秦献公去世。

  再后来,就是秦孝公即位——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恢复,经历河西一役,终于夺回了秦献公戎马兵戈一辈子、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的河西地区。

  秦孝公嬴渠梁借大胜之势,下令营造新都【咸阳】,将秦国的军政中心搬离了【栎阳】这个临时都城。

  这就是咸阳的由来。

  如今要弃三百年成果于不顾……要迁都回到老雍城,老秦人又回到陇西草原耕牧……这是何等的心痛?

  怕不是也要和迁都【大梁】之后的魏国一样,从此成为二流国家!再没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了!

  唉!

  若不是灭国在即……谁也不会选择这个下下之策啊!

  ……

  但……迁都避难这个下下之策,如今好像也不顶用了——

  那赵国来势汹汹,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灭国而来!

  该死的芈良小儿那边则是报仇心切,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秦国。

  可怜可叹我大秦数百年社稷,将要亡于外敌之手啊!

  恰在此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嗯?

  谁这么大胆,敢在王宫外面驰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