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五章 经验分配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年的美国文艺届评委喜欢“温和无害的反应种族问题”+“残疾人话题”。

  比较偏向于温馨美满,合家欢的风格。

  这种作品一出来,评委们会心一笑,就知道这是要评奖的。

  奥斯卡就表现的很有代表性,《绿皮书》,《阿甘正传》这种黑人白人亲兄弟,包括《国王的演讲》、《万物理论》这种励志流传记电影,都是组委会投票时的心头好。

  欧洲文艺界则会更加激进大胆一点,更关注同性恋问题、难民问题。

  对情色容忍的尺度也要比保守的美国人大的多。

  历史题材大家都还挺喜欢的。

  不过,反应屠杀题材的作品创作时需要遵守那些艺术伦理,能否在作品中赤裸的重现屠杀场景,还是只能采用朦胧的手法来刻画,美国社会和欧洲社会之间有非常强的观念分歧……

  总之。

  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组委会人选的组成名单,选定容易获奖的创作方向,从而踩中获奖风口,是一门大学问。

  完全可以编出一本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厚的大部头出来。

  陈生林却告诉他。

  什么艺术传统,绘画风口,这些事情只能是一种工具,想要获奖这么画画无妨,但想要画出一张真正好的作品。

  就不能这么画。

  至少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内涵。

  按照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亨利·詹姆斯的说法——“一切的艺术传统,只有当创作者往里加入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的那刻,它才算真正的活着。空洞的作品可以在博得人们短暂的一笑,却会让人在回家穿过第一条马路的以前,就立刻遗忘掉它。”

  专心奔着冲奖而去的创作,难免是会有不够深刻的问题。

  不因画家的技法高低而有任何改变,顾为经他也逃不出这一点。

  比如说《炽热的世界》的画稿,画的也很好。

  某些色彩的处理上,熟能生巧的缘故,技法上甚至还要比《小王子》更加流畅。

  但他交稿时就很清楚。

  《炽热的世界》更容易获奖,可论作品的经典属性和受读者关注程度上。

  五年,不,别说五年,就算以三年为单位,它也一定是比不过《小王子》的。

  它不是那种能被历史所记住的作品。

  不考虑两者文本内容的高下。

  单纯的从插画稿的角度来说,也完全是这样的。

  传奇级的画刀画技法,只能改变一幅画的美学表达水平,却无法改变它的思想本质。

  《小王子》里的每张插画里都住着圣·艾克絮配里。

  而《炽热的世界》,则只是画,只是亚麻画布和油彩颜料的组合罢了。

  创作时,顾为经绝大多数画稿,都逃不出单纯的美学堆砌和视觉轰炸。

  他喜欢《小王子》的故事。

  《炽热的世界》那种中世纪公爵夫人繁杂的文词,则很难读进他的心里去。

  可能唯有那些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