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9章 ,风雨欲来_这个明星过于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限,这个称重流程就是通常选手们拼命跑步蒸桑拿然后为了达到体重标准,甚至要全果上秤一搏的严格流程,所以在这个称重流程里你会看到各种干瘪的骷髅人状态。

  CeremonialWeigh-In称重仪式通常是在官方称重之后的5~8小时之后,选手们已经渡过艰难的OfficialWeigh-In流程,吃吃喝喝恢复一定体重,状态较为饱满的出场对视,面对媒体和粉丝,这个时候只是播报OfficialWeigh-In的称重值,为第二天的正式比赛热场造气氛。

  这里可能就有人会问了,称重和正式比赛间隔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并没有规则规定选手不能增重?如果有选手趁机随意增重,那称重的意义何在?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就争论不休。

  大多数的选手在称重前会选择脱水减重,等称重通过了,再进行补水增重,就是说,比赛时的体重并不是称重时的体重,甚至是达到了更高的量级。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毕竟是注重观赏的比赛,为了资源扩大化,要是刚称完重,接着就开打,那么一个量级能少一半人。

  其实,脱水能力同样是选手实力的一种体现,现代化的综合格斗比赛,场上的两个选手比的不单单是技术了,还有身体的硬件,以及团队的战术。

  选手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以简单理解为,体重决定了攻击力和防御力。

  一般而言,臂展和身高是强相关的,更长的臂展就拥有了更大的攻击距离,在步伐灵活性相同的基础上,更远的射程就意味着攻击效率更高。

  而体重带来的是简单粗暴的攻防加成,要知道,出拳出腿的正确发力模式都是把体重转化到拳和腿上,业余选手的王八拳不懂扭腰发力,只靠抡胳膊,转化率低,职业选手的动作标准,转化率高,那么在双方格斗技巧相同的基础上,体重越大的人出拳自然越重。

  防御加成就更好理解了,体重越大,脂肪或肌肉就越多,这两者都是抗击打能力的基础。

  然而,吕布是一个例外。

  首先,他的体重一直保持稳定,不需要称重前脱水,顶多是少吃两餐。

  其次,他不需要称重后增重,那点体重对他整体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

  最后,他并不在意其他选手是怎样去减重、增重这件事,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花里胡哨都是徒劳。

  这时,吕布看了一眼表格,微微点头道:“行,那直接去采访。”

  刘亮“嗯”的应了一声,然后找到刚才跟自己对接的工作人员带路。

  很快,他们到了在魔都体育馆内临时布置的一个用来采访的房间。

  而此次负责专访的是魔都台和东方台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帆,主持过不少经典节目,有《可帆倾听》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