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2章 把控舆论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一千五百万国债便被抢购一空。”

  “算下来,光利息就三百九十五万贯,这着实……”

  北方的牛羊煤炭能快速运抵江南,南方的粮食布匹则是快速送抵北方,两者商品相互往来,进一步加深了南北沟通。

  看着那些兑换本金和利息的人,许多人懊悔不已,痛恨自己的短视,也痛恨朝廷突然停止国债的发行。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闻言不假思索道:“眼下已经修抵怀安县,并一分为二,一路向河套,一路向太原修建而去。”

  这看似不多,可如果朝廷每天从大同发一百趟运煤的火车,并且沿途贩卖给各个城池,那成本还能再往下降,获利也更多。

  普通的百姓不知道一千五百万贯的五年、十年国债去向,但朝廷可不能不知道。

  “去年十月,工部就已经从鹤城开始筹备材料,预计四月初可以动工。”

  洪武年间煤炭每百斤一百三十文,而江南能提供工作的岗位并不多,每天如果都想吃上热饭,一户人家每年起码要用一千三百斤煤炭,也就是一贯钱。

  “商人们会用钱做生意,难不成你就不会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年利率也不过就是1.86%罢了。

  随着两京铁路的完工,户部的负担也轻松了许多。

  在礼部的统计中,大明的文盲率从洪武三十三年的92%骤降到如今的74%,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大明百姓是识字的,而他们识字便自然能读懂这通篇白话的文章。

  以前运一百吨煤炭走船或马车南下,一百里成本十二贯。

  在洪武年间,河南一亩上等田不过七贯,而今却涨到了十五贯。

  “去岁,天下田亩数为六百九十五万二千四百三十二顷,又余九十七亩三分。”

  因此在京官员等于提前两个月知道朝廷会发行债券,而两个月时间也足够他们准备大量现金。

  如今是洪熙五年,大明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二十二年,全国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七年。

  许多人都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思准备购买定期十年的国债,然而等他们到了银行的时候才发现银行只有定期三年的国债了。

  “铁路的运力伱比我清楚,现在的商人虽然都在做生意,但火车的车次实际上很不合理,一个时辰顶多能发一班车。”

  “入座说吧。”

  毕竟朱高煦曾经说过,国债属于合法收入,而这无疑成为了官员们最佳的投资品。

  “工部,漠北铁路勘察如何,是否可以开始修建?”

  “洪熙五年正月初一,大明银行储户三百四十六万三百五十七,储蓄四千五百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七贯五百三十七文,国债发行三百五十六万四百二十三贯,需支利息十七万八千余贯。”

  定期五年、定期十年的一千五百万国债刚刚开盘便被购买一空。

  “如今,国库及天下常平仓之中积存折色尚有二千六百三十五万贯,另有不可动黄金四百五十八万二千五百四十两三分九厘。”

  洪熙五年正旦朝会上,户部尚书郭资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各项情况。

  “去岁,朝廷行政支出二千八百五十万贯,六军都督府军饷及军费支出一千九百六十七万贯,政策铁路上支出六百二十万贯,合计五千二百四十九万余贯。”

  相较于朱元璋,朱高煦的经济手段无疑更高明,债券是他向民间募集资金的手段,而报纸则是他控制民间舆论的手段。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