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国师的魄力无人能敌_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一片。

  李二陛下伸手,大声道:“肃静!”

  一下子,又安静下来。

  “国师何出此言?”

  江枫解释道:“如今的大唐有了很强大的实力,不再为吃饱和穿暖而发愁。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够读书识字。

  让他们接受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国家,国家便是先有了国,才有家。

  国破而家亡。

  当一个人,从五岁开始蒙学,到七岁开始读书,九岁从百家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十二岁开始学习儒学。

  如此,这一个人,不仅知道四书五经,还能掌握其他的技能和道理。

  八年时间,用官学来教导一个人。

  如此往复下去,以后的每一代,都将会是读过书,会识字的读书人。

  大唐的可用之才,将会更多。

  届时,谁还敢与大唐为敌?”

  很多大臣,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天下皆是读书人!

  那样的场景,他们想都不敢想。

  以后,读书人,还会金贵吗?

  “陛下,臣,臣觉得此法不妥!”一位老者站出来了。

  此人叫做虞世南。

  乃是儒家学宫之人,也是一位大儒。

  “为何不妥?”

  李二陛下问道。

  虞世南回道:“陛下,如此一来,建造学宫就需要很大的消耗,大唐如今哪有那么多的钱财和物力以及人力。

  此乃大兴土木,很容易引起恐慌啊!

  除此之外,就算是学宫建好了,那些百姓,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

  毕竟,一个束脩就让一般的百姓承担不起。

  没有了学子,这些学宫岂不是要荒废了?

  再者,百家之学,学了之后,并不精通,也不过皮毛,学之又能掌握多少?

  专一而精,多学分心啊!”

  另外一位大儒,也站出来,谏言道:“陛下,臣同意虞侍郎之言,八年时间可教导人,然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一个不好,必然会引起百姓疑心。

  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民心,说不定,还因为这件事情而散了。”

  以前没有大臣敢对于国师的话,有什么谏言。

  后来也是李二陛下说了,要虚心纳谏,这不仅仅是他,还有国师。

  给了大臣们一个机会。

  当然,也给了江枫多费口舌的机会。

  以大唐现在的实力,要工人,那些个突厥还有吐蕃等等送来的苦力,多的是。

  要钱财,其实也很好解决。

  琉璃马上就要大量生产,仅仅是这个琉璃工坊,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除此之外,江枫还能够拿出很多很多技术,都可以赚钱。

  这也是垄断的好处。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想要大唐能够长治久安,想要这个时代更快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削弱读书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

  当读书人多了,读书人也就不金贵了。

  读书人多了,傻子也就少了。

  读书人多了,人才也就多了。

  关键是,制定出来的官学要适当夹杂一些思想品德的指导,才能是真正目的之一。

  江枫并没有把一些大道理摆出来,仅仅是几句话,就让那些大臣哑口无言了。

  然而,李二陛下也觉得这一个建议,有一些超乎他的想象了。

  真要是天下人人皆是读书人。

  那,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人人皆是读书人,读书人也就不金贵了。这只是其一,第二个好处便是,读书人多了,人才就多了,人才多了。那种不可一世的人才,就不会显得那么强大。

  陛下想要大唐长治久安,所以大唐不可能不会出现那么一两个不明事理的帝王。

  届时,如果有奸臣当道,自然会有忠臣护主,至于乱世将出,必有妖孽,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因为,聪明的人,将会更多,大家都在互相牵制,也就不会一家独大了。”

  只不过,那种场景。

  李二陛下还是不能想象,对于帝王而言,其实他还是希望愚民多一些。

  所以,至于建造学院的建议,到了最后,成为了在各地建造大学。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