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四章 会战(20)_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的参谋,都是很严谨的中年人,经历是下层武官,都是世家出身,熟读兵书,在行营参谋司这么久,熟悉行营军制和编制配给,对地方军制也烂熟于心,加上接受这么久的参谋训练,可以很轻松的看地图,算标尺距离,虽然和现代参谋是两回事,但以现阶段来说,参谋制度从完全叫人两眼一抹黑,到现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概念,这已经是难能可贵。

  参谋司的人,秘书局的人,军需司的随员和自己总务处派的随员,还有军政司调派的一棚骑兵护卫,龚鼎孳这个一司主官奉命出行,身边的随员有五六十人,一百多匹马加上几辆拉行李和物资的大车,规模已经是极为庞大了。

  从清江一路向北,经过王家营等几个镇子,越六塘河,过沭阳,郯城,一路上官道平整宽阔,原本可以走水程的路,走起陆路来不仅很快,而且也并不疲累。

  一路上到处是巡逻的驻防营的兵丁,按路、塘、汛分治,最多的分巡处有三四百人,最少有只有十几二十人,但武器都很精良,看向大队人马过来时的眼神也是足够警惕。

  一路逶迤北行,到十八曰的黄昏已经抵达徐镇之外,原本可以赶进城中安歇,但龚鼎孳并不愿惊动城防营,直接就在城外寻了一处客栈安顿下来。

  到了第二天清晨,因为天气太冷,加之一路上赶路疲乏,所以众人都起的略晚了一些,等客栈外响起噼里啪啦的敲门声响时,这才把连同龚鼎孳在内的所有人都惊醒了起来。

  “清江行营军需司龚大人在不在?”

  外面一边拍门,一边高声叫喊。

  龚鼎孳只觉得头晕沉沉的,身上每根骨头都疲乏的很。从清江过来一路是笔直宽阔的官道,就算这样,五百里的路程三天多的功夫就赶了出来,这在以前除非是走水路,而且要一路顺风才可以。

  当然,送急递军报的急递官兵跑的比这还要快,曰行四百里或是四百里加急都可以,但那是换马不换人,跑死马为止,这里大队人马,一天二百里的速度,简直就是神速。

  不过想想张全斌和曹庆几个,从会议结束,第三天就起行动身,听说是七天功夫三营兵就赶到了徐州城中。

  每天行程在六十里以上,这个行军速度简直令人惊骇。

  辎重营的官兵十分得力,车辆充足,每个辎重营都有大量的挽马和骡子帮助运输,大车更是造了极多,每营都有数百辆大车,三营步兵的辎重,包括甲胃、粮食、药物、绷带、杂物、火药、箭矢,小型火炮、炮子等,全部由辎重营来运输。

  普通的将士只是扛着自己的铁戟长矛或是火铳,然后是自己随身的水壶和杂物包,火铳兵还有装子药的大小不一的皮囊,少数的强弩兵最为轻松,他们的弓箭撒袋箭壶都由辎重车装运,自己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