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4. 子牙下山 ……_终有成圣时[洪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个结果,正是七上八下之时。却在临潼关遇一怪人,背生双翅,面如青靛,发如朱砂,好似那夤夜恶鬼。乃言自己是姬昌之子,名为雷震子,奉师尊云中子之命前来保驾。

  姬昌不由大喜,遂命雷震子护持左右,一行人往西岐去了。

  且说姬昌一别西岐七载,归时见国安民乐,不由对伯邑考大为赞赏,又因自己卜算失位,心中另有一番计较。

  姬昌欲建灵台以祈凶吉,与散宜生等人商议,便张贴告示,凡民上工者,皆给钱粮。一时民心大悦,灵台不日而成。又于台下建一沼,有一枯骨出世,姬昌命左右以匣盛之,另择吉地安葬,民众无不叹服。

  却说姜子牙隐于磻溪,一日偶遇樵夫武吉,两人一番交谈,武吉说姜子牙无公卿之命,姜子牙说武吉面上气色不好,进城伤人性命。

  武吉气恼,转身离去,却不想正中姜子牙之语,误伤军门王相,使其殒命。姬昌命人画地为牢,容后处置。武吉自思老母无人奉养,只怕饿殍浮野,于是放声大哭。散宜生下朝经此,询问过后将其放归,使其安置老母,再行问罪。武吉回家后将此番事水说与老母听,武吉母亲料定姜子牙乃神通异人,使武吉往姜子牙处求活命之法。

  姜子牙见武吉心诚,乃收其为徒,传其活命之法。武吉回去依言而行,果得活命。却是半载之后散宜生向姬昌禀告此事,姬昌卜算武吉已死,故而不究。

  半载光阴过后,姬昌与散宜生出行,乃路遇渔人,听其歌而知贤人在此中,乃顺溪水而上求之,路遇武吉,姬昌大怒。武吉方把姜子牙之事说与姬昌,散宜生大喜,对姬昌言道,“此正应灵台之兆,老叟乃大贤之人,又号飞熊,乃兴周之意。”姬昌大喜,于是赦免武吉。却不知王相家人如何安置,此乃细枝末节,不甚清楚。

  且说姬昌欲见姜子牙不得,后终得见,乃觉贤良至于西岐,数度恳求姜子牙出山辅佐,姜子牙乃得出山。姬昌大喜,乃拜子牙为相。

  汜水关总兵韩荣得知姜子牙相周,乃传书朝歌。

  王叔比干见本,心知姜子牙其志不小,不可不回奏,乃将奏书转呈帝辛。

  帝辛大怒,“朕待姜尚不浅,他却假死脱身投往西岐,岂非说朕是昏君,那姬昌是明主”本来伯邑考献宝令其大悦,姜子牙投周一事却也把这喜庆之气消减半成。

  费仲、尤浑进谗言,言姬昌、姜子牙不足为惧,“陛下乃是天神下凡,何惧此等区区凡人。”一番马屁说得帝辛身心舒畅,对费、尤二人又是一番赏赐。

  不多日子,只闻太师闻仲还朝,一众文武欢欣鼓舞。黄飞虎对比干言道,“你我不能劝解陛下,太师总能行否”两人相视一笑,颇觉云开月明。

  太师闻仲乃殷商老臣,在帝辛面前素有威信,非黄飞虎所能及也。

  闻仲身骑墨麒麟,平定北海妖孽,计日功成,乃还朝报捷,思念帝辛。

  一众文武与太师说尽朝中诸事,太师自陈,“老臣乃先王所托,怎敢不尽力谏言”文武俱得安心。

  隔日闻仲上得五策

  一曰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

  二曰开仓禀,赈济灾民。

  三曰抚地方,招安东南。

  四曰访遗贤,以安民心。

  五曰疏美色,享乐有时。

  帝辛立准三件,唯有第一与最后两件,默然不语。

  “太师不在朝,焉知朕贪图美色乎”好像连日留宿寿仙宫的不是他似的。

  只说费仲、尤浑听闻太师闻仲五策之首便是斩他二人,俱都惊魂不定,恐身家性命不保。,,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