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三章 战争与和平(九)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当回事,长久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人如果只是个普通人,无非是个精神病。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普遍尊崇这样的思想,这个国家要么快速亡国(西晋),要么扯淡(东晋)。

  “呵呵呵”李密对着任恺道:“因我益州接近身毒,所以当地高人的言论偶有接触。曾有一高人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更有高人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们这些所谓的“追求自然派”全tm都弱爆了,你们居然嘴里说“自然”,那就还是落到了“有”的下乘。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全都是不存在的,连自然都不存在,那就是彻底的“无!”

  李密说的这两首偈语,当然来自穿越者。穿越者借鉴的,当然是来自于唐代高僧惠能。

  汉末三国时代,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上百年了。但这个时代的佛教,还在缓慢的适应中国的国情:比如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情节,就是佛教本身的教义所没有的。因此,此时的佛教在中国还没有多大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兴盛,要到了五胡乱华时期,一方面他适应了中国的国情,自我做出了调节和改变。另一方面吸收了魏晋玄学的辩证精华,使得自身更有逻辑性(逼格再次提升)。同时由于那个年代惨烈的战乱,使得普通百姓急需精神信仰。各国统治者也需要佛教来稳定统治因此大力推广……如此种种,才使得佛教在中国走向兴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李密借助穿越者的优势,拿着玄学发展到顶峰的东西,来吊打玄学初兴时代的这群傻鸟!这群所谓的名士们,不跪了才怪!

  果然,在李密说出这两句偈语后,不光是任恺,在场的所有名士们,全都激动得不可自抑。更有不少年轻一点的名士,纷纷起身对着李密鞠躬:“听令伯一席言,获益终身。请李师受我等一拜!”

  “呵呵呵,不敢当。诸位,李密也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先达者为师,李师不必过谦,还请李师再为我等解惑。敢问李师,若是菩提非树,明镜非台,那这一颗心当是何物?”

  “不敢为诸位大贤之师。关于元褒所问,密想请反问诸位一句。诸位,现在冬夜风大,外面的旗杆上大旗烈烈飞舞。敢问,是风动还是旗动呢?”

  “当然是旗在动,不,是风动,不,不不不……”

  “呵呵呵,诸位,在李密看来,非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心动。”

  逼格再一次拔高了,这一下子连贾充都惊诧的站起身来对着李密鞠躬致意了。

  “还好当初太守传授我这些东西之前反复给我讲了很多实例。否则我自己都会沉迷于这些虚幻的东西而无法自拔。可这些无聊的论题对于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