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三章 打闷棍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传庭是山西代州人,属于内堂学生,与卢飏根本就没有交集,所以两人既没有互相听过名号,更没有见过面,或许见过面,但也不认识。

  孙传庭祖籍河南,不过在祖上在洪武年间跟着老朱北伐蒙元,后来便留在了山西代州。

  严格意义上来说,孙传庭是个军户,不过他老爹和祖父都中过举人,他早已经过渡到地主阶级了。

  但是因为在代州,地处边塞,隔几年便会有蒙古鞑子入寇,为此孙家依旧保持着尚武的优良作风,这便是孙传庭虽然进士出身,但是打仗却非常厉害的原因。

  而且孙传庭生的高大威武,长的也不错,端的起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美誉,更为关键的是,孙传庭为人正气,自然看不惯卢飏这等做派。

  当然给博士们送礼物也不是卢飏首创,早就有之,而孙传庭也不是单单举报卢飏,他一气举报了十几个搞小动作的监生,卢飏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孙传庭不光举报,而且实名,这让刘宗周很难办。

  其实,刘宗周原本就知道国子监的这些给老师们送礼的事,不过国子监清贫,只要老师们能在上课期间一视同仁,他也不便多管。

  至于课下师生间的交往,他也不好多做干预,毕竟想跟老师套关系的,都是想多学点东西的监生,他也乐见此事。

  所以说,大儒不光学问做得好,为人处世也都是人精。

  但这次孙传庭实名举报,而且大有不制止便不会善罢甘休之势,弄得刘宗周也很头疼。

  从本心来说,刘宗周也没觉得这些送礼的监生做得不对,村里的私塾还都给束脩呢,只要不送过分的礼物也能说的过去。

  而且孔圣人当年,每个学生家境不同,比如端木子贡,他经常在经济上接济恩师。

  但孙传庭说的也有道理,毕竟这不是孔圣人当年的民间办学,国子监是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这里面的老师都是拿朝廷俸禄的,按理应该对监生一视同仁,更不应该再收监生礼物。

  而监生也是各地举贡来的,老师更不应该在教学方面有差距。

  这事看起来不大,但如何处理却挺伤脑筋,好在孙传庭还没有将此事跟其他监生串联,若不然,就如今朝廷这种政治生态,少不了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国子监看似清水衙门,但管的都是些血气方刚的监生,他们有文化、有空闲,又有功名在身,最易冲动和被人利用,所以自明朝国子监开班以来,常有学生卷入朝堂之中。

  思来想去,刘宗周觉得还是要快刀斩乱麻,趁着没闹大抓紧处理了了事。

  对送礼的监生,刘宗周觉得不难办,叫过来批评一顿,制止他们以后再送就好了,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关键是没有处罚的依据。

  至于那些博士那边,刘宗周才觉得麻烦,这些人说也说不得,打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