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五一章 艰辛的路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又将之前因为破产倒闭失去工作的工人吸收大半。外部世界的和平刺激了国家建设速度,但杨秋为首的新一代富有远见的民国政治家却很清楚。中国还远没到能真正向世界喊不的时刻。

  沿着陇海线前进的火车上,两拨年轻人针对不久前的《民外条约》互相争辩,吸引了不少眼球。左边那群人衣着光鲜,一看就出自富户人家,率先发难道:“副总统此次就是错了。何必再争。”

  “布列斯特和约靠我们和英美打赢德国,才答应作废,我们又能靠谁呢?”

  “几年后洋人就能制造出很多产品,到时候国人的钱都要被他们赚光了。”

  右边的学生却没他们那么鲜亮,大部分都是普通布衫,不少人的衣服上还留有补丁。一看就是受免费教育政策实现了大学梦想的普通学子。不少人胸口还佩戴者青年会的会徽,反驳道:“这位兄弟,你不知道他们挣得是民元吗?他们挣的钱还是要用在国内的,哪怕是买一船煤回去,钱也要留下。”

  “但这会对我们的工业冲击,民族产业会萎缩。”

  “胡说!全国统计人口已近五万万,这么多嘴巴要吃饱穿暖,靠我们自己要到何年马月?只要国富民强,再扩大十倍又有何惧?我们要做的是监管好他们,而不是闭关锁国。”

  “要想监管谈何容易,这些洋人搞工业已有百年历史,造出来的东西也比我们好,犄角旮旯比我们熟悉,与其到时候头疼医头还不如不开放。”

  “五万万国民的大国!岂能由着洋人继续讹诈?满清时洋人外资什么德行大家不知道吗?要说搞建设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上,何必要求洋人来?所以开放外资实乃不智之举。”

  “”

  渐渐地,左边那群反对开放的年轻人占了上风,不少普通人都被他们的论调吸引,认为洋人都不是好东西,所以不该放外资进入国内,至少也是慢慢来还是那么大量。

  一直在角落里的詹天佑听到这里,既欣慰又皱眉。欣慰的学生们都开始关注国家发展,皱眉的是很多人还没明白一些事情,思想还处满清末期不敢主动走出去迎接挑战的时代。

  旁边的年轻助手也有些不服气,起身刚想帮那些国社学生几句,却被他拉了回来:“是什么人?”

  “是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织的西北采风团。”助手愤愤不平:“部长您听听,简直是信口雌黄嘛,把我们民国当成满清相比了!没有外资注入,我们去那里引进设备。”

  “呵呵。”詹天佑笑着摆摆手:“这种事何必去争,他们不是要去西北采风吗?去了就知道这个国家倒是什么样子了。”说完后喝了口水。不再管这种辩论,摊开图纸从包里随便拿出一个硬邦邦的白馒头,边吃边开始工作,问道:“海岸南线准备得怎么样了?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