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九二章 奇想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离执政圈整整15年后,人才断裂更是严重,以至于一次小小的地区危机商量半天居然连先找谁都拿不出方案。反观国社在杨秋率领下纵横欧美进出国联,锻炼出像王正廷、慕容翰、贝祖贻这些年轻英杰,还将数万国社年轻人送往海外锻炼学习,要技术有技术。要经济有经济,就算画个裸画都有大批可供挑选。

  旁边李烈钧也同样叹气,不由想起蔡锷临终前让民党好好当在野党的提议。原来老朋友早已看出民党虚弱本质,知道就算是扳倒国社上台,也管理不好偌大的中国。所以才告诫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从培养人才做起。眼看大家半天拿不定主意,他也只好站起来:“分两拨,日本和巴达维亚。”

  “日本?关日本什么事?”

  作为民党内少数参加过欧战并前往俄国独挡一面的高级将领,李烈钧在民主党内的地位太特殊了。很多人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当年的事情,即使比不上蔡锷和岳鹏,也不会比现在的吴佩孚和石小楼这些人差。所以即使有疑问。大家也只敢轻轻的说。

  唯有汪兆铭暗暗点头,说道:“侠如兄说的不错,日本虽然与我国有过节,可毕竟是亚洲近邻应该先争取他们的支持。”

  既然最有眼光的两人都赞同,剩下事情就好办了。民党联系谁都难偏偏日本太容易了,而巴达维亚则由胡汉民打头阵,最后为稳妥大家还推荐李烈钧加入,毕竟他是军方的人。决定后汪兆铭立刻把计划向总统汇报,最后黎元洪干脆任命汪胡李三人组成全权特使团,前往巴达维亚负责处理西婆罗洲危机。

  主心骨都去巴达维亚了,留在国内反对修宪的民主党更招架不住。在教育部长章太炎、铁道部长詹天佑,陈果夫等人纷纷表态支持修宪,尤其是杨秋社会改革政策中最大的受益者三方,学生、工人和在农民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农社代表纷纷表态后,国会最终通过迁都议案,决定于1928年底正式迁都,同时还将修宪议案纳入1926年国会工作计划,这意味着实行了15年的国会制进入倒计时。

  汪兆铭作为特使前往巴达维亚时,杨秋也已经抵达出访美国的第一站,檀香山。

  珍珠港内锦旗招展,战舰如云,无论谁看到这一幕恐怕都会升起浓浓地敬畏之心。杨秋同样如此,他倒不是害怕太平洋舰队,而是真心佩服美国的强大制造能力,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能一口气将十几艘未建完的主力舰研究都不眨一下,也只有他们拥有后五位总和还多的钢产量,仅一家福特公司的年产量就超过英法汽车制造业总和还多。

  在华尔街的策划下,美国已经控制全世界90亿美元黄金储备中的50亿。控制世界一半的白银储备!即使这些年巧取豪夺又有资料机拼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