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各家各户,都要预留一些土地,给他们种菜,种植杂粮,满足生活需要……这当然是合理的,哪个农民会去市面上买菜吃啊!

  可这项合理的要求,产生的结果就是一些土地,不得不拿出来分掉,因此很难见到一望无际的大片良田,中间必然会有隔断,残缺,因为这些土地老百姓需要,还必须给。问题出来了,土地不完整,修水利就有麻烦,也没法执行统一的标准,甚至以后有了农业机械,也没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为什么想法很好,老百姓的要求合理,结果弄到最后,居然没有弄出传说中的大农业?

  这一点困惑了王宁安很久很久!

  直到横山之战打赢,开始规划西北的发展,王宁安才骤然想通,终于知道了问题出现在哪里!

  想想吧,后世哪些国家有大农场?

  霉国!加拿大!澳洲!南美!

  这都是什么地方!

  都是特么的殖民地!

  他们的土地是怎么来的?

  一个字:抢!

  把土著都宰了,一个不剩,土地自然而然是他们的,庞大的土地,稀少的人口,想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什么值钱,什么方便,就种什么。

  因此这些大农场普遍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一类能拿到国际市场买卖的大宗农产品!

  反观大宋呢!

  几乎所有人,都是汉家儿郎,都是生活了几千年的原住民,说穿了,也是土著!

  大家彼此都是自己人,能下手杀人,放手抢夺土地,随意划分吗?

  当然不成!

  几千年来,历代之中除了国初唯一一次均分土地的机会,其他的时间,只能眼看着均田制不断被破坏,朝廷根本束手无策。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自己人,面对自己人,需要谈条件,需要妥协,需要给予补偿……这些东西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当成本增加到一个限度之后,传说中的大农业,变得无利可图,自然就没人做了。

  有人要问,那大宋不也有几十万亩的地主吗?他们巧取豪夺,霸占了那么多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形成大农业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要站在土著的角度来看,就拿文家举例子,他们的确弄到了很多土地,但是毕竟有些人是他们动不了的,账面上几十万亩土地,并不能连成一片,中间有很多阻隔,被切成了一块一块的,这样一来,也就没法进行标准化作业了。

  另外呢,文家虽然兼并了土地,但也仅仅是所有权落到了他们手里,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除了一部分不得不跑到城里之外,剩下的还都留在了农村。

  杀人不过头点地,文家能如何?

  他们敢把人都逼上绝路,一线生机都不给吗?

  显然不能,失去土地的农民,多数还是变成了佃户,还要继续给文家种庄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