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 下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有个协议,凡是汉族俘虏,都归汉部,会说汉话的渤海人也算在内。汉部也不是平白无故地要人,而会拿折彦冲等俘虏到的契丹、奚族、熟女真等族的俘虏来交换。后来汉部的外族俘虏交换完了,杨应麒又让胡茂拿了钱财去赎。胡茂等人在赎人之后,都会问对方擅长什么,是否识字等等,如果识字,以后便会编入文员队伍。

  女真豪强和汉部的关系很好,杨应麒“不愿同胞为奴隶”的理由又光明正大,这件事情本来进行得十分顺利,但到了眼前这个中年人身上,却是奇峰突起。

  这人是铁州人士,因战乱被误俘来到此地。他自称识字,胡茂把他带回汉村本村后,便考了他几个问题,又让他写了几个字,见他的字写得漂亮十分高兴,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帮忙。胡茂是杨应麒的副手,在村里地位颇高,别人见“胡秀才”让这个中年人给他打下手,都替这个人高兴。

  谁知道这个中年人听了没半点高兴的样子,反而提了些问题考起胡茂来。一开始胡茂随口应付,谁知道这中年人越问越深,由孔孟旧章考到王安石的新义,句句引经据典,没一句平白话。到最后胡茂连听都听不懂,更别说回答了,只是在那里干瞪眼。

  杨应麒听到这里,心道:“这中年能活活把胡茂给问哭,看来书读得不少,就不知道他的学问主要是辞章,还是实学。”

  胡茂指着那中年对杨应麒道:“小杨相公,他太欺负人了!他居然说我的学问给他提鞋都不配!还说他如果来汉部,就得由他来总管一切事务,让我给他打下手!我……他……”显然刚才他被那中年人问得窘迫异常,这时忍不住又哽咽起来。

  杨应麒对胡茂笑道:“学问不成,以后发愤苦读也就是了,哭什么哭!”指着那中年道:“你这个狂生,叫什么名字?”

  那中年也指着他道:“你这个孺子,叫什么名字?”

  杨应麒不过“十四五岁”,但在汉部中地位奇特,周围的人见这中年对杨应麒也如此无礼,无不愤怒,胡茂大声道:“杨朴,这是我们汉部最有学问的小杨公子!你休得无礼!”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杨朴?原来我们也算是本家。”

  杨朴却冷笑道:“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竟然敢号称‘最有学问’。哈哈,北鄙之地,果然是文荒。你们村就连个知书达理的大人都没有了么?”

  胡茂等就要发作,杨应麒却挥手让他们静下来,对这杨朴道:“这么说来,你倒是有学问的了。为何却流落至此?”

  杨朴嘿了一声笑道:“书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孔子犹有陈蔡之厄,何况我辈!”

  杨应麒笑道:“圣人不是我辈该胡乱攀比的。嗯,我经书读得不熟,也不和你比着掉书袋。刚才你是不是说,如果你来汉部,则一切事务都要由你来管?”

  杨朴淡淡道:“若我愿意留下,居此位自然理所当然。”

  杨应麒笑道:“这汉村的俗务,我早就想脱手了。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本事!几千人的生计,可不是会作几首歪诗、背几章《礼记》就能治理好的。”

  杨朴冷笑道:“十里之地,千户小邑,致平也不过反手间事。”

  杨应麒听了这句似曾相识的话,笑道:“哦?那你倒试着说说我部的好坏。”

  杨朴道:“我听说这子母村的建制都出你手,想来你也有些学问。若论农牧工虞,也颇有可称道之处。你们才不过二三千人,你却又预先打下这八个子村的坯子,则对将来之事,想来也有意料之能。”

  杨应麒听得眉毛一轩,道:“说下去。”

  杨朴道:“可惜你所能意料,也不过一二年、两三年,胸中没有十年之规划,更无百年之眼光。所以你这汉村的建制,放诸一二年间,则处处高明。放诸五六年间,则颇见破绽。放诸百十年间,便显出建村者全无远见!”

  杨应麒哈哈大笑道:“说得好。来来来,到我住处来,前些天我才得了二两好茶,乃是雨前龙井,塞外难求。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天。”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