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4章 把控舆论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水利带来的粮食产量早就落实了。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闻言不假思索道:“眼下已经修抵怀安县,并一分为二,一路向河套,一路向太原修建而去。”

  定期五年、定期十年的一千五百万国债刚刚开盘便被购买一空。

  一亩河南上等田,每年最高产也不过亩产二石,贩卖后能得到七百文。

  同样,如果购买朝廷原本发行的铁路国债,那只需要二十年就能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是土地的250%,简直不敢想象。

  只要民间适应了国债,并从这次国债连本带利兑换享受到好处后,那么大明发行的三千六百万贯建设国债就不愁没人买。

  “商人们会用钱做生意,难不成你就不会了吗?”

  “如今修建铁路,铁路沿边百姓都十分富裕,而北方缺粮,南方缺牛羊,这便是你可以做的生意。”

  不过在此之前,这国债的利息还得调整才行,不然百姓大量买入会导致朝廷支付不起这5%的高利息。

  哪怕只有一千万人需要煤炭,那每天也是三千万斤的购买量。

  可现如今,随着火车修抵大同境内,煤炭也开始一车车向南运输。

  以前运一百吨煤炭走船或马车南下,一百里成本十二贯。

  只要民间开始炒国债,朱高煦就可以立马发行利息更低的其它国债,从大明中产阶级手中获得大量他们窖藏的金银铜钱。

  “这笔钱用来买卖物资,惠利铁路沿边百姓,难不成还赚不回一点利息钱?”

  随着两京铁路的完工,户部的负担也轻松了许多。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闻言便继续道:“你手里掌握着天下衙门,难道不会让他们拟铁路沿途的物资及物价表给你,然后南北买卖吗?”

  在经过殿门的时候,他与郭资四目相对,各自颔首打了招呼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普通的百姓不知道一千五百万贯的五年、十年国债去向,但朝廷可不能不知道。

  郭资将大明的财政情况全盘而出,由于大明的国债是三年制,而今也刚好发行三年时间,所以连本带利需要偿还一百三十八万贯。

  如此一来,即便有中间商贾经手,江南百姓却依旧能得到实惠。

  如今是洪熙五年,大明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二十二年,全国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七年。

  郭资只觉得嘴里苦涩,朱高煦却轻笑道:“你啊……”

  铁路国债朱高煦是不准备发行了,这本来就是用来吸引第一批百姓投资的噱头。

  “只有让钱流通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这点你看过我的书,应该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我便不过多干涉了。”

  亦失哈轻笑着双手将奏疏呈上,朱高煦也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完。

  郭资作揖表示赞叹,朱高煦则是颔首道:

  “你是户部尚书,要做到的就是钱能生钱,如此一来,银行的储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